最近兩個多月,香港反送中運動一直持續升溫,林鄭不止一次的說玉石俱焚,寓意如果抗爭持續下去,香港人建立的美好生活會和抗爭者一同葬送,本意昰恐嚇香港人,讓香港人害怕自己一直所擁有的會一朝消失,從而支持政府鎮壓抗爭者,但是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這裏想沙盤推演一下到底玉石俱焚到底誰是玉誰是石頭,和玉石俱焚之後有可能發展的局勢。

其實在林鄭說玉石俱焚之前,她可能沒理解抗爭者,其實抗爭者一直都在說另一句口號「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其實意思就是玉石俱焚的意思,這句話昰來自一套電影飢餓遊戲 The Hunger Games,寓意怒火蔓延,一切都將會被毀滅。如果林鄭有貼近抗爭者,聆聽抗爭者的聲音,就不會還會說玉石俱焚來恐嚇這些抗爭者了。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抗爭者敢說 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說明了抗爭者已經知道誰最怕同歸於盡,誰在玉石俱焚的環境損失最大,玉石俱焚只有玉才會害怕,只有玉才能避免玉石俱焚,但是林鄭看來還不清楚玉石俱焚到底誰才昰玉,誰才昰石頭,只能說林鄭根本就沒搞清楚政治環境,加上也沒有政治智慧,當然也可能昰為了保護自己政治利益,最後一步錯步步錯,當然如果有政治智慧,就算昰一步錯,也不會步步錯。
這裏先說說香港的重要性,當然昰從經濟重要性說起,下面這些資料已經說明了香港的重要性。
—————————————————
2018年香港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接近1.2萬億美元(具體為11967.6億美元)。其中,香港進口的商品總額約為6275.2億美元;出口的商品總額約為5692.4億美元;2018年中國大陸的外貿總額按美元算約為4.623萬億美元。2018年香港的外貿總額接近中國大陸的26%。
目前,大陸對外最大貿易地區,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總比占19%。排名第二的是哪個?日本?韓國?德國?俄羅斯?不,是香港。
大陸對香港貿易總比占14%。這是什麼水平呢?對日、對韓、對德三國貿易總和才勉強達到對香港的貿易。2018年大陸有價值331億美元的通訊設備,258億美元的集成電路設備,167億美元的電腦設備出口到香港。香港不過七百多萬人口,面積一千平方公里,撐破肚皮也消化不了大陸14%的出口。為什麼大陸還能年年往香港出口這麼多貨物?很簡單,香港是大陸對外貿易的中轉站。雖然中國進入了WTO,但也就是僅僅進了這麼一個世界性的貿易組織,世界上還有很多更自由、更開放的貿易協定中國大陸沒有加入。甚至在WTO中,中國大陸的關稅等級,仍然是比較高的。許多發達國家對中國的進口有一定的限制,例如關稅,進口配額,而且是合法的。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18年,香港是全球第八大商品輸出地,也是全球第15大服務輸出地。香港已經沒有製造業了,還有什麽商品出口呢?當然昰大陸進口的產品。這就說明了香港昰大陸出口去世界其他地方的一個重要集散地了。
-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18年吸納的直接外來投資達1,157億美元,全球排第三位,亞洲排名僅次於中國內地(1,390億美元)。
- 在對外直接投資流出方面,香港在亞洲排第三位,金額達852億美元,僅次於日本(1,432億美元) 及中國內地(1,298億美元)。
- 2018年,以外來直接投資存量計,香港作為投資接收地的金額居全球第二位(19,972億美元),僅次於美國,而作為投資來源地的金額居全球第四位(18,701億美元)。
- 國際結算銀行三年一度的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達4,370億美元。
- 香港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資料,2018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佔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約79%。
- 截至2018年12月底,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五,上市公司數目達2,315家,總市值達3.82萬億美元。
——————————————————

經濟重點說完了,那就繼續說說攬炒為什麼重要,攬炒就是不息摧毀香港的經濟來爭取自己的自由和權利。你不給香港自由,就別想再利用香港賺錢。用香港的重要性作為賭注換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其實從上面的資料看,一個香港其實已經佔據了大陸貿易和經濟的1/4左右,先不說連帶反應,單單說完全隔離香港,大陸已經影響了1/4的貿易經濟,這還不包括香港經濟毀滅造成的世界性經濟影響產生的共振效應。
今天的大陸其實最需要的昰美金,而貿易戰的結果就是讓大陸政府美金乾枯,因為大陸從來不缺RMB ,因為RMB他們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所以把RMB轉換成美金才昰他們的首要任務。這就是為什麼中央一直大力支持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從來不是關鍵,所以這些都昰引入外資在內地開廠,而不是依賴進口,這就省卻了外貿購買需要的美元,還有資金投入),包括補貼關稅,其實意義上就是讓這些產品可以不惜低於成本價販賣出去賺外匯,這也是造成世界性對支國出口的厭惡情緒,因為扭曲的自由市場經濟,而這些虧損的國家在關稅補貼給商家,但是這些補貼的RMB昰自己印的,而外匯就留在人民銀行,因為RMB一直都是自己印的。所以他們一直都昰空手套白狼,用自己印的廢紙換美金,而在現在貿易戰的環境下,大陸人都聞到火藥味,開始尋找避險的避風港,所以老百姓開始想換美金或者外匯,但是RMB不是自由流通貨幣,所有的美金都是來自國家的外匯儲備,那老百姓換美金就是從政府的口袋裏面用自己的RMB廢紙換國家的美金,政府當然不願意了,更何況現在政府的美金現金已經非常短缺,所以現在在大陸基本上換美金都非常困難,雖然銀行有配額,但是連換配額內的美金也是空談,因為連銀行都美金短缺。

我說這些都是想說明,大陸政府其實最在意美金外匯儲備,因為對於當權者來說,RMB 從來不是錢,對於他們來說只不過是廢紙,因為只能在大陸使用而且自己想印就印,所以再高的兌換價值也體現不了真實的價值,唯有美金才昰真正意義的錢。那如何能吸引美金外匯的途徑都會昰大陸在美中貿易戰的輸血管,因為斷絕了換取美金的途徑,基本上對於正在貿易戰的大陸政府來說,等於切斷了輸血管,那只能死的更快。
那如果單單從切割香港的經濟利益這塊,加上美國對中加關稅,已經讓大陸至少損失1/4的貿易經濟利益。但是毀滅香港可不單只是影響和大陸的經濟,香港在世界的經濟影響力也不容小看,那如果玉石俱焚讓香港毀滅(當然昰經濟毀滅),應該足夠產生蝴蝶效應再來一次亞洲甚至世界性的金融風暴。

這裏也說說歷史,80年代後世界性的金融風暴其實不少,但是自從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實質上對大陸經濟最大的影響應該就是三十年前六四事件,當年鄧小平有句名言,就是鎮壓換取二十年發展,現在已經過來三十年了,而當年鎮壓其實損害了的之前經濟發展所得的利益,就是八零年開始到改革開放期間的經濟利益,那當年鎮壓也就是損害了十年發展,如果當年來看還不是太大損失。但是之後的改革開放就一直順風順水,世界性的金融風暴對大陸地區基本上沒有帶來太大的影響,因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陸和世界之間有一個香港作為緩衝區,所以大部分金融風暴產生的影響都被香港吸收了,所以大陸金融系統可以說昰一直沒有經歷過真正的風暴。
這裏也不用說,其實大陸的市場已經超泡沫化了,只是中央一直利用政策來保護著加上沒有正面的經濟衝擊,曾經有人說,大陸的樓市已經太泡沫化了,為什麼今天還不爆呢?!這裏可以理解成其實大陸的樓市已經昰一個吸資的黑洞,因為大陸政府超發貨幣需要尋求一個黑洞來鎖死這些超發的資金,避免造成通貨膨脹,所以只能讓樓價繼續漲下去,來保住其他的日常用品的價格穩定。所以當很多人都以為樓市已經見頂,其實山外有山,高處未見高。所以樓市估計之後在政府崩潰的時候才會跟隨崩潰了。
如果看過上面的資料就知道香港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有多重要,那如果攬炒,這種震撼足以引發一場亞洲甚至世界的金融風暴,那之前大陸有香港作為緩衝區抗衡金融風暴,這次還能有這麽幸運嘛?!當然不可能了,因為這次形成風暴的核心將會是香港。
現在就算香港沒有送中事件引發的抗爭事件(六月之前),貿易戰已經讓大陸經濟雪上加霜,因為美帝加關稅直接影響這些貨品的利潤,而這些產品一直標榜廉價,但是加上稅率就沒有這種優勢了,所以如果現在香港經濟崩潰,有可能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我從來不擔心香港經濟崩潰後會一蹶不振,因為只要能真正脫離被大陸只配的鎖鏈,香港重生的力量昰不可小看的,所以置於死地而後生,不掙脫枷鎖,永遠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而香港繁榮一百年的關鍵就是自由作為核心,當然現在政府跪低,香港人爭取到真普選,昰最好的結果,但是如果攬炒,用燃燒自己的生命和他們同歸於盡,重生之後的生命力可能更佳。
今天,大陸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真的玉石俱焚,他們是不是已經有心理準備做這種犧牲呢?!我估計應該沒有,看看香港的局勢發展,說明了這代的中央真的沒什麽政治智慧,當年耄賊在韓戰之後都看得見香港的重要性,因為當年被全世界禁運,只有香港能進口一些救命的必需品,還是走私過去大陸的,足以說明了香港作為一個鐵幕國家的窗口的重要性,那今天遇上同樣的環境,如果大陸真的決定閉關鎖國,其實保持香港的自由環境,保持香港的信用評級,讓香港可以繼續為大陸輸血才昰最重要的,可能可以幫大陸在貿易戰中撐下去,至少不用死,可以吊著命,但是現在把香港給毀了,等於自己把輸血管切斷了,那不是自殺昰什麼呢?!

如果理解一下貿易戰,就知道其實就是金融戰,貨幣戰,這裏再說說歷史,在 1215年英國歷史上有個很出名的事件,就是大憲章了,大憲章昰什麼呢?就是貴族對皇權的制衡,也是以後憲法的基礎,那大憲章為什麼可以成立呢?!就是建立在資本和權力互相制衡的基礎上。這裏也簡單說說極權社會的結構,任何權力的基礎都來自輸出利益來產生,而極權維護權力就是來自控制資源分配,你能控制資源分配,就能換取利益,這些就是公權力把權力轉換成利益的手段,而輸出利益就是控制軍警系統,而軍警系統就是控制社會的武裝力量,所以一個獨裁社會公權力控制資源分配權,把資源轉換成利益,再依賴輸出利益控制軍警來控制社會維護自己的地位。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主要昰貿易為主要的利益來源,而貿易並不是來自固定的資源,所以需要一個相對自由的流通環境,加上貿易的核心就是自由公平和契約精神,這時候當貴族累計資本足夠有能力抗衡皇權的時候,就會出現大憲章,因為大家旗鼓相當,所以自然產生了一種自然段平衡狀態,這種就是對於皇權限制的狀態,其實最終目的就是保護貴族的資產,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社會平衡來自資本互相制衡,這也是今天西方社會的核心價值觀。
那貿易戰其實最終的結果昰什麼呢?對美帝來說輸贏其實都昰贏,因為只有兩個結果,一是支國閉關鎖國,迴歸50年前,那對美國或者世界的影響力就歸零了,站在美國利益來說,減少一個競爭對手當然也是一種勝利,雖然美帝失去了大陸市場,但是大陸市場如果閉關鎖國其實都不存在了,所以損失有限,而現在大陸的世界工廠地位只要轉移到其實發展中國家,對美帝影響可能只是短期的,那如果不是閉關鎖國,而是完全開放市場呢?!那就等於完全接軌資本主義社會,那到時候資本制衡的作用就會產生了,只要金融信用體系建立,外資完全進入大陸市場,不能控制金融的中央就等於自斷雙手,而金融不受中央控制,等於權力失去控制,那依賴輸出利益控制的軍警系統就會不再受中央控制,這時候才昰真正把權力放在籠子裏的狀態。
那什麼狀態才能形成開放呢?!這就是資本和權力博弈的結果,在資本受到激烈動盪的時候,這些資產會因為自保而變成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今天的大陸社會,其實已經形成兩幫勢力,主要昰新權和舊貴的博弈,新權就是現在的當權者,這些當權者因為新上任,累計資本不多,但是有控制支配資源的權利,如果通過操控資源分配,慢慢的可以從舊貴手裏把資本轉移過來,那舊貴不用說就是曾經的當權派,不過已經退出權力核心,這些人因為早期開始進入市場,包括支配資源累計了大部分利益,當然對於新權今天掌控資源分配,肯定會有影響,但是如果不是太激進,溫水煮蛙慢慢轉移,這也是可以接受的,這個可以說昰大家的潛規則。但是如果當權者做出一些重大政策引發大規模的動盪而產生巨大的利益損失,這就昰非常嚴重的影響,做個簡單的比喻,你本來富可敵國,坐擁千億資產,但是一個當權者的政策可能讓你一天資產歸零,如果你有其他選擇和當權者割裂來保護自己的資產,你會怎麼選擇呢?!
其實為什麼中央一直拖著美帝的貿易戰呢?!就是想先消滅國內舊貴的勢力,先把舊貴資本歸零(歸零當然昰目標,實質上昰儘量減少),這時候才不會有太多的反抗力量對自己閉關鎖國保護權力的作為產生反抗力量,但是要消滅這些舊貴的資本需要很長時間,因為如果太急會產生更大的反抗力量,所以對美帝只能拖著換取時間,但是現在香港的局勢天天發展逼切,這種環境肯定打亂了中央的步伐,因為如果香港形勢一直升級,會加速香港的經濟崩潰,如果政府真的控制不了局面,宣佈戒嚴或者邀請PLA 參與香港平亂,這種情況會馬上令香港經濟死亡,那引發的金融海嘯可能直接引發大陸經濟泡沫爆炸,這種突如其來的經濟衝擊,對於舊貴來說對於馬上資本歸零,對於這些已經退出中央權力核心的人,會不會逆來順受,看見自己坐擁的千億資本歸零,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了,要知道這些人其實對地方上的警察或者武警這些武裝力量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而這些人富可敵國,所以完全可以控制這些武裝力量和中央割裂,所以有可能產生分裂狀態,而分裂之後只需要尋找大國為自己背書,安全考慮其實就有一定的保障,雖然中華文化有大一統的傳統習慣,但是利益之前沒有什麼比利益更高,那分裂得到的利益有可能讓這些人選擇分裂出去保護自己的資本。
當然拖下去肯定對權力有利,因為有足夠的時間讓權力慢慢的把舊貴消滅,支國這個時候昰處於一個分岔路口,權力和資本的博弈,權力左轉,資本右轉。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如果真的攬炒,那對於加速內部博弈肯定昰會激化。激化的影響肯定昰對資本有利,因為激化形成資本加快流失,所以保護資本就變成當務之急了。
所以香港人攬炒的結果可能不只是大陸單單損失了一個香港而已,而是引發一個金融核彈,這個爆炸力也是不可預料的,如果真的引爆大陸的經濟泡沫,更是毀滅級別的,而且在這個時間來說可能是最好的時機,那有這個底牌,香港人怕什麼攬炒呢?!所以別說核彈了,就算昰鬼也不割席!Fire is catching! And 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