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該發生的日支戰爭

最近因為香港DSE的歷史課考試,有一條題目產生了爭議,其中卷一第二題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並要求參考資料,就學生所知,解釋答案。

當然這個題目需要同學就利弊做出闡述並加以比較,而這種在支那只能一個標準答案的需要政治正確的題目,怎麼可能讓你有批判性思考呢?所以最後在支那的政治干預下,考試局以「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的原因被譴責和取消。當然這種行為反而讓這段歷史成為社會上的另類熱門話題,當然,就我所知大部分KOL都是拿毛澤東感謝日本人的話作為熱點,那我就不想在這個話題上多說,因為好多人已經聽厭了,那我就試試從一個比較少人說的角度解讀一下這段時間的歷史,看看誰才是最大的贏家吧!

先說說背景資料:

A. 1900年,中國北方鬧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運動,史稱「義和團運動」。需要指出的是:在義和團運動中,駐黑龍江清軍對俄軍態度強硬,俄軍以「保護中東鐵路」為由,出兵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

B. 從1900年至1905年,俄軍持續佔領了五年之久。 1904年,日本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經過一年半的戰鬥,在戰死十萬名日本兵之後,日本打勝了俄國。 日本軍隊將俄國軍隊從中國東北驅趕出去之後,日本將東北99%的土地,歸還給了大清國。(補充一句:公正的說,日本幫大清打俄國也不是從正義的角度出發,也是因為俄國如果佔住東北最後也會佔領韓國,最終也是對日本的威脅,日本一直把俄國看做最大的威脅,大清當然也知道俄國的意圖,所以才同意日本打俄國,反而到最後就是國共看不見蘇聯的企圖,所以才造成今天的災難吧?)

C. 1905年,日本約了清政府,在北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之後,清、日兩國簽訂了一份《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在這個附約裡面,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以下幾項主要的主權,以作為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條件,在日本方面,則視為此次出兵抗俄的政治報酬:

1、割讓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

2、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

3、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

依據這個條約,日本開始派人接管南滿鐵路、移民旅順、大連,並且派了一支部隊、進駐南滿鐵路兩側,這支部隊,就叫做「關東軍」,駐紮的依據是《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理由是「保護日僑」。 換言之,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已經在中國東北,駐紮了二十六年,而且在這二十六年當中,關東軍無論與張家父子,還是與東北的中國居民,基本上都保持了相安無事。

D. 事後,絕大多數中國人責備清政府「賣國」。但是事實上,當年在東北全境被俄國侵佔的情況下,清政府只有以下的幾項選擇: 

選項一、任由俄國侵佔,奮發圖強,期望有朝一日,與俄國決戰,收復東北。

選項二、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不給日本報酬。

選項三、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事後不與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俄國、侵佔東北全境。

選項四、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事後收復東北全境,然後割讓小部分土地和發展權,作為給日本的報酬。

冷靜思考之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符合當時大清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其他三個選擇,都比這個選擇更壞。 這就是為什麼清政府甘願簽署《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向日本割讓小部分主權的原因。因為,當時只能這樣辦,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這裏也要補充一點,就是根本就不存在什麼不平等條約,當然就算如何苛刻的條約,只要你不是被騙被誤導有充足時間考慮清楚利弊的情況下簽了,這份條約就有效力,不能因為你事後覺得不平等就反悔。這就是契約精神了!而且中華民國如果繼承了大清,那大清的債務理所當然的也要繼承,總不能說資產就拿走,債務就不還吧?!)

E. 中、日兩國在20世紀的大打出手,歸根結底,就是根源於這個條約、根源於日本依據這個條約,向旅順、大連、南滿鐵路兩側移民、並開始「經營滿洲」。而日本這個「經營滿洲」的殖民行為,與中國後來突然興起的民族主義,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浩如煙海的史料顯示:國民政府從發動北伐開始,就喊出了「收回東北一切主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民族主義激進口號,尤其是強行收回漢口英租界的成功,使國民政府鬥志變得更加昂揚,在冒進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料,在東北,國民政府碰到了日本這只硬釘子,結果,出事了。

國民政府認為那些都是不平等條約,必須要廢除。而日本則拿二十六年前的日俄戰爭說事,指責中國忘恩負義、不守信用。中、日兩國交惡的歷史,就從這場「雞同鴨講」的爭辯中,步步激化。 (我認為這是因為支那從來不遵守遊戲規則,沒有契約精神耍無賴的原因)

國民政府「鐵腕救國」,在民族道義上,對不對?對他們來說當然對。但是,在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下,這樣做,是否符合國家的「利益最大化」。則未必。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就是「九一八事變」爆發的主要歷史背景和緣由。

-以上部分來自網絡,我只加了少量補充,大致與我的觀點一致,感謝作者,作者不詳。

我的補充:在支那方面的「問題」, 盡量中性化不帶情緒色彩。

1.辛亥革命前,孫中山的口號是驅逐燵辱恢復中華,要把滿族趕回東北,因此對日本人承諾滿蒙任其自取以換取日本人支持。這裏就說明滿族本來的發源地就在今天的東北,也就是之後的滿洲國。

2. 辛亥革命是光榮革命,清帝遜位將大清主權完整交給北洋政府領導的中華民國,其中包括滿洲。中華民國承諾優待清室。袁世凱給答應退位的溥儀的條件有三,第一,溥儀保持「皇帝」的尊號;第二,每年可得到400萬兩的補貼,供其生活花銷;第三,可以暫住紫禁城,日後移居頤和園。(滿清大錯之一,沒有直接退回東北,放棄關內榮華富貴,學習北元的故事,另外因為獲得繼續留在紫禁城的條件也包含在退位詔書,最後溥儀被趕出紫禁城變相令這份契約失效)

3.日本在東北駐軍是應清政府請求以對付俄國,而在華北駐軍是八國聯軍的一個後果(日本人的錯誤沒有在918事件佔領東北後退入關外,不和關內的中國軍隊發生直接衝突,避免全面戰爭,這是日本少壯軍人的錯)。

4.馮玉祥趕走了溥儀,等於撕毀了中華民國的國家承諾也導致中華民國喪失對東北主權依據,之後因為毀約大清和日本的契約進一步導致導致日本人利用溥儀建立滿洲國(當時不是恢復大清),但直到這時,東北仍然不是大日本滿洲國,名義上是獨立國家,日本還是遵守當年和大清的契約。(後來宣傳說是恢復大清,當然溥儀繼承大清比中華民國繼承大清更有正統性,當時承認滿洲國的國家比現在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多得多,是不是有點諷刺呢?)我覺得無論如何都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更具主權獨立特徵。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

5. 國民黨在蘇聯支持下打敗北洋軍閥成為支那(合法?)政府,這時已經無法放棄東北了,中日戰爭一觸即發,但國民黨不希望同日本全面戰爭。

6. 蘇聯又扶持了了一個國民二黨共慘黨,最終國民黨清黨。

7. 出了個千古罪人耄賊,把中國拖入全面對日戰爭。(當然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蔣介石的兒子當時在蘇聯人手上,所以不能不聽話吧)

8. 當然二戰之後,蘇聯成為遠東最大贏家,支那對日慘勝(其實沒有美帝根本沒機會勝利),永遠失去蒙古。

9. 自從日支戰爭開始到美國參戰之前,日本和蔣介石政府在1938、1939和1940年曾經三次進行和談,其中主要條件是日本同意退回七七事變之前的邊界,放棄之後佔領的土地,但是需要蔣介石政府連日抗共,承認滿洲國,和蔣介石下台,當然還要其他細節,但是主要是圍繞這三個要點,根據之後披露的文件,當時國民黨政府已經同意了前兩項,就是卡在蔣介石下台的地方,認為執行上有困難。當然最後蔣介石最終還是把戰爭拖到美國參戰,把美國拖下水認為美國參戰就能打敗日本,結果最後日本輸了,蔣介石也輸掉了江山。

10. 2000以後中俄友好條約簽訂:中俄雙方互相沒有領土要求,永遠放棄了被俄國佔領的滿族固有領土。(這話說的多好聽,互相沒有領土要求)

最後可能很多人覺得日本當時就是想侵略支那,但是當時日本人一直把蘇聯當成最大的敵人,那會不會不顧最大的敵人去打支那呢?這個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為什麼日本在日露戰爭打敗俄國,卻沒有霸佔俄國侵佔的土地,而是只要了中東鐵路的發展權,918事變日本沒有霸佔東三省而是扶持溥儀成立滿洲國(在情在理滿洲那片土地本來就是滿人的,建立滿洲國也變得合情合理了),甚至在南京也只是扶持了汪精衛政府。如果日本真的想侵略支那,佔有土地。那是不是應該像俄國人佔領海參崴那樣呢?!你今天去海參崴(俄語名符拉迪沃斯托克)還能看見亞洲面孔嗎?估計看不見了吧?!

最後的最後,如果日本在東北是合法權益,被國民黨和共產黨政權打著民族主義的旗號推翻契約,那最後約都毀了戰爭就無可避免,反正打開就打到一方認輸簽署和平協議為止吧!這本來就是世界政治的局勢,能算侵略嗎?那美國和蘇聯打到柏林是不是也是侵略行為呢?我們應該如何定義侵略呢?是不是以前的歷史教科書沒有全面的講解之間的因果關係呢?這是不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呢?!

所以支那也確實沒有擁有大興安嶺以外領土的法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中華民國的繼承者,而中華民國也不是大清的繼承者。如果理順一切,那今天的大陸和台灣兩個政權的合法性和法理依據在哪呢?!

支那最終成為中日戰爭最大輸家!共慘黨卻漁人得利也因為蘇聯成了大贏家。日本我感覺是最無辜的一個,日露戰爭打俄國可是借了不少錢,借款是到1986年才還清吖!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